太阳集团tcy8722
新华网(2020-12-24):这位大学校长,18次走进“最不适宜人类生存地区”
发布时间 :2020-12-29      作者:     信息员:马家峰

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南部的西海固地区20世纪70年代被联合国相关组织认为是“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在过去的2年多里,我校校长兰思仁先后18次深入西海固考察,为的是帮这里“种出生态、种出风景、种出产业、种出财富”。  

2018年初,兰思仁接到了闽宁协作的新任务:协助西海固地区的固原市实施一棵树、一株苗、一棵草、一枝花的“四个一”林草产业试验示范工程。此时的他已经55岁,心中既充满期待,又有些惴惴不安。  

“当时,固原的林地几乎都是单一针叶林。虽然福建应对这种情况很有经验,但毕竟西北的气候和福建差太多了,我们的经验能不能移植到大西北,我们也有些忐忑。”兰思仁说。  

为了找到答案,兰思仁与专家团队一遍遍飞往宁夏考察,平均不到两个月一次,一次几近一周。仅飞行里程就已经超过了6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一圈半。  

在一次实地考察的时候,兰思仁发现了一个怪现象:一株约22岁树龄的云杉,在最初的10多年里生长缓慢,但近5年来开始快速生长。为了解开谜底,兰思仁做树干解析,并调阅、分析了固原市近30年来的气象数据,得出了一个看似违背常识的科学判断:固原已经从干旱半干旱地区,转变为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历史上,因为“十年九旱”的恶劣气候,固原流传着“柴金豆银”的典故。“柴”指的是山上只能长些盖不住地皮的柴草,烧火做饭、取暖都靠它;“豆”指的是土豆,当地土壤贫瘠,只能种植土豆且产量很低。  

“气候转变的论断,一下子就打开了局面。”兰思仁说,这意味着固原市“四个一”林草工程试验品种选择面的大幅扩大。  

谁来尝试?一开始,几乎没有人相信这一论断。固原市彭阳县红河镇红河村贫困户王占林刚听说要让自己试种苹果时,以为自己听错了。“种了几十年马铃薯和玉米,苹果吃的都少,别说种了。”  

经过专家耐心地做思想工作,王占林最终同意拿出2亩地来试一试。今年秋,沉甸甸、红扑扑的苹果挂满了王占林苹果树的枝头。每亩苹果销售额2万元,利润8000元。  

截至目前,固原“四个一”林草工程试验示范点达到120个,面积259.29万亩,筛选聚焦经济效益高的40个优质品种,平均成活率达90%以上。其中,试验引种的苹果、梨、大果榛子、黑果花楸等经果林,亩产值最低的可达9000元以上,相当于种植水浇地小麦的8倍、山旱地小麦的25倍。  

“固原人民看到的是劣势,我们看到的是优势。比如固原人民认为干旱、气温低是劣势,但我们认为这样种出来的苹果甜,就是优势;又比如固原人民认为高海拔是劣势,我们认为高纬度高海拔意味着温差大、夏半年日照长,可以发展多种农林产业,品质高,是优势。”兰思仁说。  

随着“四个一”林草工程深入推进,素有“苦甲天下”之称的固原市,成为“大花园、大果园、大公园”。不少农民依托发展乡村旅游走上了脱贫致富路,2019年,固原共接待游客650万人次,旅游收入45亿元,分别增长20%和16%。

兰思仁说:“一位固原人和我们谈起家乡这两年的变化,说最令人惊讶的不是高楼多了,马路宽了,而是西海固过去荒山秃岭,如今有花有果。这让我们感到很欣慰。”  

“固原的今天,不是一两个人、一两家单位,一两年之内就实现的,而是依靠过去20多年的发展基础,依靠多方的紧密协作。”兰思仁说。  

为了提醒自己下一次去西海固的行程安排,兰思仁掏出了笔记本,上面写着:把论文写在闽宁协作的大地上。

(新闻来源:校主页网站)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