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学学科创建于1940年,在全国较早获批硕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国家林草局重点学科和福建省双一流建设学科,有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害虫生态防控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和国家林草局杉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林学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科第四轮评估进入B+行列。
经过80多年的发展,林学学科形成了5个具有特色优势的研究领域:
(1)在森林培育方向,主持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杉木和竹子种质收集、良种选育、定向培育和地力衰退防治等方面取得系列成果。杉木领域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部省级科技奖13项,出版专著10部,是我国研究杉木持续时间最长和产出杉木研究成果最多的单位之一;竹子领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部省级科技进步奖15项。
(2)在森林经理方向,率先开展森林资产评估研究,成立我国第一个森林资产评估机构,制定我国第一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行业技术规范,出版我国第一部森林资产评估专著,促进了我国林权制度综合配套改革,为福建成为全国林改标杆做出了重要贡献。
(3)在水土保持方向,主持国家“十三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围绕著名红壤侵蚀区长汀县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关键技术研究,形成全国推广的水土流失治理长汀经验,被誉为红壤区水土流失治理的典范,习近平为长汀水土流失治理作了两次批示。
(4)在森林保护方向,主持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重大科研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研制出基于信息素的松墨天牛高效诱捕技术,开发出对天牛幼虫具有高效控制作用的生防工程菌,建立了基于大空间尺度高精度松材线虫病无人机监测技术,以及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松材线虫病防控管理系统,在20多个省份推广4000多万亩,成为我国防治松材线虫病的重要技术。
(5)在遗传育种方向,引进国际团队开展林木基础生物学研究,在《Science》《Cell》《PNAS》等Top刊物发表系列论文,首次发现植物蓝光受体的光激活与失活机制,首次建立基于麻竹营养器官的遗传转化系统,发明了可操作竹子内源基因的基因编辑系统,突破制约竹子基因工程育种的技术瓶颈。
林学学科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与30多所国外高校合作,全职聘用台籍教师,互换学生,共享教学资源,联合举办研讨会和出版专著,在促进两岸科技交流和人才培养方面走在全国林业院校前列。